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关于向王梦恕院士学习的决定
发布时间:2018-10-21 阅读次数:5384次

王梦恕院士是我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2018年9月20日,他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王梦恕院士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半个世纪,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梦恕院士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写成《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和技术施工的专著。王梦恕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5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等。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1999年获“第四届詹天佑大奖”和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王梦恕院士长期潜心育人,将毕生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了百余名品学兼优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王梦恕院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学识渊博,高屋建瓴;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他立德树人,无私奉献;他常怀家国,心系天下。王梦恕院士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将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为国家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事业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逝世,使我们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卓越的科学家,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为学习宣传王梦恕院士先进事迹,弘扬优秀师德师风,引导和激励全院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广泛开展向王梦恕院士学习活动。

向王梦恕院士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王梦恕在60余年的工作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探索真理,开拓创新。他首创了城市地铁浅埋暗挖修建方法,为我国地铁大规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次在国内引进并实践了新奥法隧道施工技术,一举结束了我国不能修建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的历史;倡导修建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诸多水下工程,开创了我国海底隧道修建的先河;研究开发了复杂地质隧道修建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建设的先行者;为我国盾构研究及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地铁盾构技术与长大山岭隧道TBM技术的发展。从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到主持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直径7.3米的大型机械化压缩混凝土盾构,从当时举世瞩目的大瑶山隧道到先后攻克了7项配套技术、14个技术难关的大秦线军都山隧道,从首开先河用暗挖法修北京地铁区间复线到复兴门至西单区间大跨度车站试验段工程都留下了王梦恕院士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他自己所说:“隧道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停留在理论研究、计算分析的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变实际问题的,必须有高层次的人才深入到第一线去,才能结合实际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重大突破。”也正是长年累月在一线的千锤百炼,使其成为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

向王梦恕院士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位高校教师,王梦恕秉承交大“知行”校训,对学生提出了“第一是品德,第二是能力,第三是理论”这三个基本要求,强调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了使学生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家,王梦恕经常会将自己在全国乃至一些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和施工方案带回来,讲给学生们听。他要让学生们始终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王梦恕院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亦是学生们汲取的营养之一。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第一次穿越海底风化槽时,隧道上部为30多米深的海水,开挖面的地质条件较差,渗水量不断加大,已出现失稳征兆。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处理措施,很有可能发生突水、突泥事故,轻则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重则导致整个隧道报废。已经70多岁的王梦恕从飞机场直接赶到隧道开挖面进行现场指导,在狭窄的临时钢梯上攀爬而上,结合现场的实际状况,很快提出了施工方案和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措施,使工程顺利通过了风化深槽的严重危险地段。当该项工程举行通车庆典时,他却奔走在其他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工程现场,并未出席。王梦恕院士坚持潜心育人,将毕生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了百余名品学兼优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

向王梦恕院士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常怀家国、心系天下的精神。王梦恕院士一生历经了无数次人生抉择,“祖国急需的,就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他把复杂的人生选择用简单的“国家需要”作为衡量标准。王梦恕在唐山铁道学校最开始学习的是桥梁专业,一次在前往成昆铁路线考察实习时,遇到了隧道施工大塌方。看到当时的事故现场,王梦恕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施工设备和技术太落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又少,“能不能以后隧道施工不死人,能不能有更好的施工策划” ,正是一种“责任的需要、国家的需要”让他主动申请将专业改为隧道专业,并担任隧道班班长。面对工程,他的理念是:做工程,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不要留下遗憾和灾难。面对非议,王梦恕的态度是一不辩解、二不惧怕,该发声时就发声,“敢说真话、敢担负责任”是王梦恕院士最鲜明的品质。在20年全国人大代表、10年全国政协委员生涯中,王梦恕无时无刻不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间,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许多针砭时弊、紧系民生的重要建议和提案,一些提案还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有些人是利益主义者,有些人是上面定了就做吧。但我觉得应该坚持真理,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我一定要说。”王梦恕把自己的这种执拗归结为坚守与担当。他是一个有责任的中国工程师。

王梦恕院士常怀家国责任、一生探索真理,不仅留下了一个个百年工程,更为交大师生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他的精神,必将不断激励学院师生牢记时代重托、矢志科研报国,在他曾经探索、战斗过的各个领域,努力取得新的成绩、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师生要把学习王梦恕院士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向王梦恕院士学习活动。

一是结合学院党委收集整理的王梦恕院士先进事迹的文字材料、视频材料,通过讲党课、身边人讲身边事,认真深入地学好王梦恕院士的先进事迹,努力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和自身素质,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作为,践行根本宗旨,坚守道德情操。

二是结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8年“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方案》,学习《北京交通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北京交通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把握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结合当前推动学校和学院事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和个人思想、工作实际,通过专题讨论、座谈交流等形式谈感想、谈体会,引领带动全院广大师生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攻坚克难、奋发有为,践行初心、勇担重任,为实现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院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