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恕院士生平
发布时间:2018-10-21 阅读次数:6354次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著名科学家,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梦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20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王梦恕院士,河南温县人,1938年12月24日出生,1955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9月至1956年8月在锦州铁路局实习,1956年9月至1979年1月在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学习与工作,1979年2月起先后任中铁隧道局科研所工程师、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开发处总工程师,中铁隧道局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王梦恕院士在60余年的工作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探索真理,开拓创新,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首创了城市地铁浅埋暗挖修建方法,为我国地铁大规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次在国内引进并实践了新奥法隧道施工技术,一举结束了我国不能修建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的历史;倡导修建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诸多水下工程,开创了我国海底隧道修建的先河;研究开发了复杂地质隧道修建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建设的先行者;为我国盾构研究及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地铁盾构技术与长大山岭隧道TBM技术的发展。

忠诚担当、创新实践。从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到主持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直径7.3米的压缩混凝土盾构;从举世瞩目的大瑶山隧道,到困难重重的大秦线军都山隧道;从首开先河用暗挖法修建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到大跨度车站试验段工程,都留下了王梦恕院士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他自己所说:“隧道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停留在理论研究、计算分析的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变实际问题的,必须有高层次的人才深入到第一线去,才能结合实际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重大突破”也正是长年累月在一线的千锤百炼,使其成为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

不忘初心,寻梦不止。五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荣获詹天佑奖。王梦恕院士具有强烈责任感和高度事业心。从大瑶山隧道到秦岭隧道,再到北京地铁、越海隧道、高铁建设……王梦恕院士的创新业绩越来越多,梦想也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王梦恕院士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他所挚爱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鞠躬尽瘁,一生无悔。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要为群众仗义执言,每年他的提案都直接反映社情民意, 经常有素未谋面之人、普通群众找他解决问题、寻求帮助;他是隧道与地下工程的专家,哪里出现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詹天佑到王梦恕,时代的梦想在时空隧道中穿梭,这是一个民族的接力,也是自主创新精神的传承。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王梦恕院士治学严谨,他培养学生有三个要求:第一是品德,第二是能力,第三是理论,并且强调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王梦恕院士培养出了百余名品学兼优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王梦恕院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学识渊博,高屋建瓴;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他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王梦恕院士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将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隧道和地下工程事业,为国家交通事业特别是高铁事业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逝世,使我们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卓越的科学家,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

我们沉痛悼念王梦恕院士,深切缅怀王梦恕院士!

王梦恕院士永垂不朽!


 

29310860003445674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