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建学院大创项目立项答辩安排(答辩时间:5月13日下午)
发布时间:2021-05-10 阅读次数:6429次

2021年土建学院大创项目立项答辩安排

 

2021年土建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申报91项,通过网上专家评审的项目还需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结题答辩,确定项目排序及初步推荐级别。具体安排如下:

一、答辩时间

2021513日下午14:00开始。

二、答辩分组及地点

答辩分7组进行,分别为:建工组、桥梁组、力学组、地下组、岩土组、道铁组和环境组,详见附件内容

、答辩方式

要求至少提前10分钟到答辩教室。各项目组根据答辩顺序依次进行答辩,每组答辩时间为:PPT陈述4分钟+专家提问4分钟,陈述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

四、评委评分标准

前期研究基础(10分)、项目实施思路(50分)、项目管理(20分)、项目保障(10分)、答辩水平(10分),详见所附文字

五、材料提交

项目负责人请于511中午12:00之前立项申报表(模板见大创系统“院内公告”)提交至土木楼707,电子版发至邮箱674439101@qq.com文件统一命名项目负责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七、其他要求

大创项目在今后发表论文、专利等各项成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单位必须要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名称。二是大创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标注内容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英文标注为“Project ******** supported by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Undergraduates”;“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英文标注为“Project ******** supported by Beijing Trai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Undergraduates”;“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英文标注为“Project ******** support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Trai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Undergraduates”;其他语种参考英文标注。结题时以参加大创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优先推荐为国家级北京市级。注意:国家级与北京市级项目编号(不是学校大创系统的项目编号)在论文发表前找教务处申请。

 

 

 

1

评审专家组依照立项原则与范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价,确定能否立项和资助: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否合理可行;

2.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之处和特色以及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3.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的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前景;

4.是否已有相同和类似项目并完成;

5.设备、人员及经费等条件是否保证项目完成需要。


附表:答辩安排

编号

答辩组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姓名

项目其他成员信息

评审
地点

答辩
时间

1

1-建工组

钢渣水泥水运混凝土试验研究

燕孜丁

陈欣怡、胡慧中

YF302

14:00

2

1-建工组

混凝土夹芯壳减振降噪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刘胤诚

李晨峰、周博远

14:08

3

1-建工组

新型自复位耗能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陈兆峰

刘嘉倓、孙兴尚

14:14

4

1-建工组

充气薄膜管鼓凸失稳的有限元分析

刘思逊

蔡沛成、蓝昊天

14:22

5

1-建工组

气-膜耦合作用对充气拱承载力的影响

王皓玥

李昕

14:30

6

1-建工组

新型自复位耗能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机理研究

李俊龙

陈中阳、陈逸新

14:38

7

1-建工组

腐蚀钢材断裂性能研究

郭志鹏

覃闻达、张恩华

14:46

8

1-建工组

基于视觉技术的输电线振动与干扰效应研究

黄小忠

王洁、王思言

14:54

9

1-建工组

地铁站房装配式墙板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张湃

汪子涵、李欣昊

15:02

10

1-建工组

低屈服点钢螺栓抗剪连接承载性能研究

任嘉荣

苏子一、苏文凯

15:10

11

1-建工组

西南民居-穿斗式木结构的节点加固方法研究

杨景辉

张兴洋、王申峰

15:18

12

1-建工组

环境风对雪上项目运动表现的影响

郭帅岐

张心玥、黄清漪

15:26

13

1-建工组

结构消能减震控制仿真平台开发

张修龙

陈戈辉、潘媛媛

15:34

14

1-建工组

一种新型超材料减振结构的研究

尹奇峰

杨锦添、吴宇辉

15:42

15

1-建工组

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秦伟良

张长春、王文琦

15:50

16

1-建工组

表面外贴式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研究

李晨

苏明月、吴泓庆

15:58

17

1-建工组

古建筑抗震性能增强型木结构节点加固装置试验

张子祺

桑浩然、周栋文

16:06

18

1-建工组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结构及性能优化

陈萃薇

许泽浩、孙毕阳

16:14








1

2-桥梁组

高寒高海拔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劣化机理研究

叶子

刘慧琳、张子溢

YF308

14:00

2

2-桥梁组

高速铁路桥梁新型减隔振支座的开发及研究

王浩宇

李兵、赵占棚

14:08

3

2-桥梁组

预制节段拼装梁接缝抗剪性能多键效应分析

王仁俊

吴道伟、罗畅

14:14

4

2-桥梁组

混凝土3D打印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与施工关键性能研究

胡啸川

刘子豪、王建超

14:22

5

2-桥梁组

古建筑修复用石灰-黏土砌筑砂浆的配合比优化研究

胡轶凡

杨述、张根伟

14:30

6

2-桥梁组

“泼灰法”工艺影响古建筑灰浆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研究

王晓鹏

孙和昌、王硕

14:38

7

2-桥梁组

绿色铁尾矿砂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张瑞江

张启瀚、沈继

14:46

8

2-桥梁组

基于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铁尾矿砂混凝土的制备技术

王骏男

肖静洋、高经纬

14:54

9

2-桥梁组

钢-混凝土组合梁损伤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张思玲

郭子晨、王偲

15:02

10

2-桥梁组

基于拟静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球钢支座抗震性能研究

倪炜

张浩宇、陈伊涵

15:10

11

2-桥梁组

锥套锁紧接头地震损伤机理及其对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周立涵

谢璨、袁梓硕

15:18

12

2-桥梁组

表面孔结构对胶拼混凝土构件胶接缝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维一

刘欢、申士漾

15:26

13

2-桥梁组

玄武岩纤维掺量对增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贺文慧

代坤昇、王玉蓉

15:34

14

2-桥梁组

钢筋与纤维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分析

李爽

郭榕、李蓓蓓

15:42

15

2-桥梁组

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环境振动预测模型研究

高瑞昌

周京、朱振东

15:50

16

2-桥梁组

BFRP筋与纤维混凝土粘结滑移损伤分析

李皓

夏磊、廖雄

15:58


1

3-力学组

液滴铺展的维度及尺度效应

刘金昊

郑京莱、汤铭

YF301

14:00

2

3-力学组

液滴的固壁接触及浸润

黄彦钦

高晗蕾、姚佳琪

14:08

3

3-力学组

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汗冷却材料的制备

王春宇

王海鑫、果怡炜

14:14

4

3-力学组

新型改性碳/酚醛烧蚀防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邓瑞辰

陈业佳、冯贤友

14:22

5

3-力学组

不同因素对类玻璃高分子的热力学行为的影响

张思雨

张紫琪

14:30

6

3-力学组

高温材料Pt3Al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

李云辉


14:38

7

3-力学组

隧道列车火灾破窗开口火溢流行为特性

马慧

李佳宁、刘沛瑶

14:46

8

3-力学组

圆弧形超表面实现透射声波的波前调控

种炫宇

柏吴、张雅茜

14:54

9

3-力学组

基于光伏能源的人工上升流物理模型设计与测试

杨治业

邢泓川、陈开心

15:02

10

3-力学组

漂浮压力流的灾害性机理

刘虹江

谭培伦、马屹东

15:10








1

4-地下组

波浪-海床-海底隧道相互作用研究

曹峻涛

刘飞飞、刘嘉仪

YF304

14:00

2

4-地下组

隧道掌子面不同开挖工法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研究

倪思媛

董凯妮、马绩源

14:08

3

4-地下组

微珠添加剂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提升研究

廖佳卉

聂浩宇、胡子鑫

14:14

4

4-地下组

建筑物振动传递损失实验

刘金华

万里洋、郑皓玮

14:22

5

4-地下组

粉细砂地层不同含水率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赵鸿宇

柯政希、李东旭

14:30

6

4-地下组

多因素影响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曾智翔

王子豪、覃俊珲

14:38

7

4-地下组

北京典型地铁车站温热环境的调查及半定量解析

李鹏程

李珠鑫、濮永虎

14:46

8

4-地下组

有轨电车产生的噪声与环境振动特性研究

王荷

周雨昕、焦晋园

14:54

9

4-地下组

地铁扣件松脱对轨道板振动响应影响及信号识别

余德芃

刘铭训、李博涵

15:02


1

5-岩土组

页岩三维孔隙结构模型构建及渗流模拟

金郭旭

刘思琦、王浪

YF305

14:00

2

5-岩土组

非饱和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强度特性研究

黄翼

刘世博、裴辰宇

14:08

3

5-岩土组

远距离岩土体系变形非接触图像监测研究

张淼琨

刘上、惠泳哲

14:14

4

5-岩土组

冻结粉土的抗剪强度研究

杨恒乐

王之弘、王尚尚

14:22

5

5-岩土组

非饱和土库伦土压力求解析解

王家鸿

朱晗、宋阔

14:30

6

5-岩土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TBM数据异常诊断及自动分析程序开发

王杨辉

杨晨宇、张超睿

14:38

7

5-岩土组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岩石类型自动判别程序开发

包晓虹

巴伟杰、卢芷悦

14:46

8

5-岩土组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土土样应变局部化特性研究

胡凯清

苏欣、何哲明

14:54

9

5-岩土组

苏州地铁CSM工法水泥土配比优化的试验研究

赵卜萱

邹恺杰、崔盛逵

15:02

10

5-岩土组

川藏铁路拉林段冻融循环对站房深基坑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刘才源

曹况、李峥嵘

15:10

11

5-岩土组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岩体节理连通率计算模型

张子杰

贾浩宇、魏嘉

15:18

12

5-岩土组

基于弹簧类比法的土体大变形网格优化方案研究

欧阳瑾岚

程宏民、侯志龙

15:26

13

5-岩土组

基于强度试验结果反演土水特征曲线方法研究

刘佳诺

董冉、郑琳梦

15:34

14

5-岩土组

土体级配图像自动拍摄系统

罗鸣

吉浩泽、李茂彪

15:42

15

5-岩土组

基于静力触探数据的强度预测SVM模型研究

孙贺文

崔博然、李宇星

15:50

16

5-岩土组

滇中引水工程大直径倒虹吸管穿越复杂地层安全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易红杰

奇鑫、杨森

15:58

17

5-岩土组

基于憎水流体的土壤冻结变形体变测量装置及方法研究

陈县超

高紫涵、张莹晨

16:06


1

6-道铁组

基于时空维度的轨道交通公平性模型及应用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罗旭

王叶莹、王晓菁

YF307

14:00

2

6-道铁组

运营高铁线路线形精确调整系统

李云鹏

黄肖枫、李泽旭

14:08

3

6-道铁组

曲线超高地段道床横向阻力与加强

卢泰涵

陆昭杰、齐郑晖

14:14

4

6-道铁组

一种基于地铁车厢流动客流的疏导装置

侯小晴

高文杰、雷云舒

14:22

5

6-道铁组

基于惯导数据的铁路线路精确调整系统

王利亚

胡凯悦、杨玲

14:30

6

6-道铁组

基于探地雷达的土石混合体粒径正演与参数分析

瞿新然

裴悦岐、赵伟择

14:38

7

6-道铁组

基于声子晶体型公路声屏障及顶部辅助降噪结构声学设计

杨欢

付哲楷、赵宇航

14:46

8

6-道铁组

不同地下水开采条件引发高速铁路路基差异变形机制研究

魏向阳

蔡港钰、寇大力

14:54

9

6-道铁组

高密度人群运动及受力特性研究

吴俊兴

徐文彬、颜瑜

15:02

10

6-道铁组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预约进站优化模型

刘光玉

杜心怡、何羽佳

15:10

11

6-道铁组

高韧性超疏水混凝土轨道板配比优化设计

康斌斌

于佑平、李沃潮

15:18

12

6-道铁组

北京地铁噪声分布的可视化

陈广生

李瑞

15:26

13

6-道铁组

智能手机检测车辆振动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闫苇杭

王重阳、张琳靓

15:34

14

6-道铁组

普速铁路矢距测量系统频响特性研究

邓海谦

李加贝、刘怡婧

15:42

15

6-道铁组

胶粉改性沥青化学组成与热行为关系研究

郑美伟

杨梓桐

15:50

16

6-道铁组

基于智能手机对车载振动与噪声测试的轨道质量状态评价方法

李梓

李江晖、孟小龙

15:58

17

6-道铁组

灾害应急环境下高精度北斗增强定位方法研究

姚萱

孙偲赫、燕宇飞

16:06

18

6-道铁组

基于大数据的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新线路由规划

吕嘉怡

王晟睿、王政尧

16:14


1

7-环境组

永定河流域水中锂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黄晨

罗睿、李科

YF204

14:00

2

7-环境组

太阳能驱动光电催化系统构建及其降解水中药物污染物机制研究

李文萱

薛世圆、刘慧彬

14:08

3

7-环境组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效率研究

尚文韬

徐禾俊、马真泽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