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当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和日益现代化,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化,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面向新经济、新技术,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形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新领域、新方向。今年6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视频工作会议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强本科教育质量管理,加快提升本科教育水平,探索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文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近期,学校也将开展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上这些,都对土建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改进、完善我们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需要调研了解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教学情况。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入选教育部的国家试点学院,引领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为土建学院人才培养调研工作的首选。11月14日,在杨娜教学副院长和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张鸿儒教授的带领下,由14名土木工程专业和实验室、教学科等部门的负责教师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同济大学进行调研。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张伟平副院长带领学院相关负责教师、实验室教师和教学创新基地的学生代表等近20人参加了座谈与陪同参观。
学院此次调研内容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国际化培养、质量监控、制度建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科研导师、创新实践、教学管理等等各方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热情周到的接待,对我们询问的各项内容都进行了详细耐心的回答,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供我们回来后继续学习参考。土木工程学院针对我们的调研内容,分别安排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学院调研团队具体人员直接对接座谈,为学院在有限的调研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
此次调研,使调研团队所有教师对同济大学和土木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实至名归感受真切之余,也对土建学院人才培养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想法。以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多个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教学创新基地,教学中心颇具规模的实验室建设、日臻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优秀的实验室教师队伍为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和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有效的实践支持;土木工程创新基地“以学生为中心,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近距离沟通指导,提升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土木工程学院“共性基础+个性发展”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交流合作为链条,夯实了每一位同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参观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系统平台”涵盖了课程库管理、培养方案、教学任务、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学分认定、留学生选课、考试管理、毕设、创新项目管理、分专业分课群、推免管理、实习管理、导师制、成绩审核等各项管理工作,包括教师调课请假也是在系统中进行,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系统保障。
调研结束,调研团队就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完善土建学院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土建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建言献策。调研收获巨大,相信学院的此次调研一定会对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图 土建学院赴同济大学调研的教师团队
图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调研座谈会
图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教师陪同调研团队参观实验室
图 调研团队参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图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张伟平副院长陪同调研团队参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基地
图 同济大学地震工程馆教师陪同调研团队参观实验室
图 土木工程学院张伟平副院长陪同调研团队参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