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基,匠心守护,聆听布达拉宫的心跳
当夏日的热浪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热情碰撞,会燃起什么样的火花?
2022年暑假,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我校研究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际行动和昂扬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
1、出发与动员
雪域圣地,高原明珠,7月的拉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知行·古建筑团队”在土建学院杨娜教授的带领下,于7月8日到达拉萨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时间活动。实践团由土建学院2名老师、1名博士研究生及2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克服高原反应,实地探访西藏社情、了解藏族文化,深入布达拉宫,观察结构损伤,用专业知识助力布宫保护,守护我国文化遗产。
飞机上看雪山 | 实践团成员合影 |
2、社情调研 民族文化融合
2022年7月10日,团队成员到拉萨的大昭寺、林廓路、北京中路等地点,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拉萨发展现状、人民生活状态、宗教文化历史以及环境保护状态,从这四个方面对西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岁月无声,一砖一墙悄然记录下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的沧桑巨变;时间奔流,城市的发展见证着西藏各族儿女的奋斗足迹,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深刻感受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拉萨,一座因信仰而汇聚的城市,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北京-西藏援助项目,让幸福洒满日光城,筑牢民生幸福基础;新一代藏族年轻人,外出求学,学有所成,助力西藏发展。
喜迎党的二十大 | 北京援藏 |
![]() | |
宗教文化 | 美丽环境 |
3、实地勘察 了解结构损伤
2022年7月11-12日,团队成员进入布达拉宫,在布达拉宫监测中心的帮助下,成员分别进行了上部木结构梁柱构件的损伤检查、地垄和墙体的裂缝损伤检查、结构外部山体的损伤检查以及监测所用传感器的巡检工作,在老师们和布达拉宫工作组的同志们带领下,全员“上天入地”,不怕高,不畏险,仔细检查布达拉宫存在的各类的损伤。通过现场勘察,对布达拉宫上部木结构、墙体及外部山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统计,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保护布达拉宫。
木结构勘察 | 墙体勘察 |
山体勘察 | 传感器巡查 |
4、现场交流 提高保护意识
2022年7月13日,团队成员带领布达拉宫的一线工作人员,现场识别损伤、讲解损伤危害并结合专业知识提供维护措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布达拉宫的一线工作人员对结构损伤状态有清晰的认识,这对保护布达拉宫的安全提供了极大助力。
现场交流1 | 现场交流2 |
5、软件培训 助力布宫保护
2022年7月14日,团队成员在布达拉宫监测中心进行监测系统培训工作,主要是为监测中心相关人员讲解监测系统的功能以及如何查看和处理监测数据,此项工作既增强了学生们对健康监测相关理论的掌握,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该系统,也可更加清晰的了解布达拉宫的安全状态。
培训场景1 | 培训场景2 |
6、心得体会
短短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转瞬即逝,但是我们的收获是无穷的,通过暑期实践我们了解到:从没有一条公路到如今一张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在西藏已经建立,如今西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让主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民民主和社会义的新西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到藏式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科研人员应具有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质,能钻研肯吃苦;文物保护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国家遗产文物,是作为我们从事古建研究工作的新一代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