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一)|土木工程施工中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13 阅读次数:1934次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一)|土木工程施工中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编前语: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发挥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土建学院积极挖掘优秀课程思政资源,整理凝练了一批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从本期起,将陆续推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系列推文,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土木工程施工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完成人:赵杰,卢明奇,姚锦宝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与概预算原理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铁道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学生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原理与方法、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等

本课程是土木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建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基本知识体系、工程施工及经济管理和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师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等非技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平台。

案例简介:本案例以配式结构工程为背景,以工匠精神为灵魂,使学生通过课上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学习,课后参加相关实际工程的实习,从而学习、继承发展工匠精神的工程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为人民服务,团队协作”的精神利用学产研融通,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的渗透融合。内容隶属于第5结构安装工程(图1)。

通过本案例,使学生了解装配式结构的制作、安装工艺和施工技术方法。在教学中实际装配式工程案例为依托,以现场施工图片、模拟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为载体,组织并引导学生对工程施工技术工艺方法等环节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性思维以及技术评价和经济分析能力;以实际装配式工程为案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树立行业的责任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继承和发展工匠精神理念。

图1.png

1 装配式结构施工中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装配式结构施工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结构施工技术。其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因此,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装配式结构施工蕴含的思政元素有:

1)爱岗敬业的责任担当精神,技术人员对施工质量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确保装配式结构的工程质量

2)精益求精装配式结构对预制构件的制作、施工精度要求极高,工程师为保证其质量,在以往加工和安装精度上做到更加精密、细致

3)创新精神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提出了叠合式剪力墙、预制空心剪力墙体系、免支模干式连接体系、全螺栓连接技术等新型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

4)为人民服务精神,装配式结构施工方法绿色、环保,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体现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团队协作精神,装配式结构施工需要加工、运输、安装、检查等多项工序环节,每一个装配式建筑均要求整个施工团队的密切协作与配合才能建造成功,这就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凝练出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点:

Ÿ 完整系统的思政教学体系(图2);

Ÿ 启发和体验式相结合的思政教学实施方式(理论实践结合,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

Ÿ 形象化、多维度设计教学案例(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

Ÿ 层层关联的教学环节(备课、课堂教学、线下、线上互动、全方位考核、课程实践等)。

三、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深入发掘装配式结构施工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标融入土木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知识点,逆向设计教学全过程,将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工程师职业素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并反哺科研探索和工程实践,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构筑出完整系统的思政教学体系(图2),实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与塑造价值的总目标。

图2.png

2 思政教学体系

(二)教学实践

1. 专家讲座,集体备课,互传互帮,建设整体水平高的优秀课程团队。

教学团队组织案例研讨会,邀请支部书记、思政教学名师、教学院长辅导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交流装配式结构施工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思政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如何将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相关专业知识点,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和心得体会,比如如何引入案例、如何组织讨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等(图3)。

图3.png

3 集体备课及课程研讨

2. 构建多维度、一体化的思政教学模式。

依托装配式结构施工工程案例,从责任意识、创新进取、团队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信念

3. 多模式融合助力课程思政。

积极探索网络与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领域的深度应用,采用开设网上MOOC、雨课堂、录制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师生积极互动,促进思政教学的深入开展。

图4.png

4 师生课堂互动,促进思政教学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