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陈峰: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深切缅怀施仲衡院士
发布时间:2024-12-29 阅读次数:43次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人物宛如璀璨星辰,即便其生命之光已然陨落,但其散发的光辉却永恒闪耀,施仲衡院士便是那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熠熠生辉的巨星之一。他的离去,令我们沉浸于沉痛的哀思之中,难以自拔。施仲衡院士无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与引路人,他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对轨道交通事业的不懈追求与卓越奉献。

结缘交大

    2000年初,我与施仲衡院士结缘。彼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发展快车道,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开通轨道交通线路,其他各大城市亦着手线网规划申报工作,行业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为满足社会需求,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领导决定引进行业内顶尖人才,搭建专门平台,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

    施仲衡院士作为我国最早赴前苏联攻读地铁专业的博士,其所在的原北京城建设计院(现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一直与学校长期保持紧密合作。施院士更是亲自参与全国特别是北京地铁多条线路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学校重点引进的杰出专家。于是,我多次陪同时任校党委书记张永生书记以及土建学院曾学贵院长前往施院士家中拜访,与院士商讨邀请其到交大担任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关事宜。施院士高瞻远瞩,他深知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与人才,而高校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故而他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高度重视。

    当时,另有几所高校也向施院士发出邀请,然而施院士作为唐山交大的老校友,对交大怀有特殊情感,最终欣然应允到北方(京)交大担任特聘教授。2000年11月,施院士在交大成立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并亲自出任中心主任,我作为学校联系人成为其助手。施院士全面主持开展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等相关工作,该中心实则是国内最早开展高校与设计院等行业企业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学术机构。

人才培养

    施仲衡院士不仅是学术的巨擘,更是育人的楷模。施院士到交大后,我们成功获批教育部城市轨道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施院士先后亲自指导培养了 23 名博士、9 名博士后,并多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前沿讲座,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施院士始终秉持人才培养需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指导博士和博士后时,他对学生的选题、论文进展及答辩过程严格把关,要求学生论文选题要源于实践、归于实践,以解决实际工程难题。“年轻人是轨道交通的未来,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更注重品德与意志的磨炼,以自身的高尚品德与敬业精神,为学生们树立起光辉的榜样。这些学生毕业后,已经成长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科学研究

    施院士精准地预判着轨道交通未来的走向。为突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统筹组织全校各学院和行业专业力量,牵头策划和承担了一系列对行业影响深远的科研课题。在施院士的引领下,我们中心参与了相关科研工作。他说过:“科研之路,恰似在荆棘丛中开辟蹊径,唯有坚定信念者方能抵达光明。”“创新不是无本之木,要扎根于实际需求与科学基础。”施院士的这些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的科研思想。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城市面临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以致国家和所在城市财政难以承受的难题。2001年,施仲衡院士牵头组织申报工程院关于降低地铁造价的咨询项目,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访谈相关专业上百位院士、专家,从规划与设计标准、客流预测方法、运营组织技术、设备国产化、工程管理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降低地铁造价的可能性。该项目成果报告于2003年6月3日经工程院报送国务院,并获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亲笔批示。

    2006年,施院士牵头组织申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时任建设部副部长黄卫院士和施仲衡院士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专家组组长。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机制和创新模式,构建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与标准体系,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与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办杂志

    1988年1月,施仲衡院士凭借其前瞻性视野与深厚行业积淀,牵头创办《地铁与轻轨》杂志,并担任主编,此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的首本专业期刊。自 2004 年起,在施院士的领导下,我有幸作为北京交大代表,参与推动该杂志由北京交通大学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共同主办,并更名为《都市快轨交通》。施院士一直担任该杂志主编,使其成为中国城轨行业内首屈一指的综合专业技术期刊,深受业界广泛认可与赞誉,在引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杂志的发展凝聚了施院士的大量心血,每年的发刊词他都要亲自审阅修改多次。受施院士委托,我自 2018 年起担任《都市快轨交通》编委会主任,历年的年会、编委会,只要身体允许,施院士都会参加,与大家共同讨论,倾听各方意见。《都市快轨交通》作为业界极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被北大核心和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在施院士的主导下,2015 年《都市快轨交通》英文版- URBAN RAIL TRANSIT 创刊,这是国内首个面向国际的城市轨道交通英文学术期刊,标志着中国城轨行业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助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走出去,目前已被EI、SCI双收录。作为中国城轨交通行业的首位院士,施仲衡院士对《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的发展始终倾注了极大热情与关怀,他曾深情表示,在自己所担任的四个主要社会兼职中,《都市快轨交通》主编一职是最为满意与自豪的。

深切缅怀

    施仲衡院士的一生与轨道交通紧密相依。“只要轨道交通事业需要我,我便会一直前行。”这句质朴而坚定的话语,是他一生坚守的誓言。如今,施仲衡院士虽已离世,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将永远铭刻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他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如同坚固基石,支撑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大厦,推动轨道交通技术不断革新,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助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走向世界前列;他的教育理念与育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莘莘学子在学术道路上奋勇攀登,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科技人才;他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将成为每一位从业者心中的精神楷模,鼓舞着大家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我们沉痛悼念施仲衡院士,他的离去是工程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然而,我们更应深切缅怀他的功绩与精神,让他的光辉事迹永载史册,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他的精神将如同行驶的列车,在轨道交通的轨道上奔腾不息,引领我们朝着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安全的未来奋勇迈进,我们深切缅怀他为国家、为社会、为行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愿施仲衡院士在天堂安息,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被传颂,成为不朽的传奇。恰似璀璨星辰,高悬天际,永恒闪耀。施院士身上深刻体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实乃吾辈楷模。

    让我们再次深切缅怀施仲衡院士!

 

—— 陈峰

    作者简介:陈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市轨道交通防灾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长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