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北京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联合开展“让科学与艺术同行”党建联建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党建引领,促进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探索学科交叉创新路径,为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提供新思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董月夕、石彭老师受邀参与。
理念与实践的分享:科学与艺术的碰撞
活动伊始,地下工程系主任房倩教授以“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工程表达”为题进行分享。他结合城市隧道、综合管廊等案例,阐释了团队如何在保障功能与安全的基础上,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地下工程设计。房教授强调,地下工程作为城市重要支撑,既需严谨科学与先进技术,也需艺术设计赋能,以提升空间美学价值与人文关怀。随后,地下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苏洁副教授介绍了支部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的经验,包括组织跨学科交流,鼓励教师将艺术理念融入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
地下工程系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尤麒兆从学生视角出发,分享了支部引导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探索。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实地调研,鼓励博士生将艺术设计与地下工程结合,开展地下空间艺术照明、地铁站文化景观等前沿研究,并展示了相关成果,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活力。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刘秀伟教授介绍了支部推动党建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经验。她指出,科技飞速发展与文创产业受重视,使科技艺术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设计学作为综合性学科,需与科学技术等协同发展。“艺术与科技是我院特色专业,”刘教授表示,“我们致力于培养能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全链路应用型人才,提升艺术表现力与传播力。”
联合研讨:共探学科交叉新路径
研讨环节,双方围绕“科学与艺术如何更好融合”深入交流。北京印刷学院杨明俊副教授分享了设计学在博物馆公共空间美学设计的经验,强调通过色彩、造型、光影等元素提升地下空间舒适度与文化内涵。他提出,两学科结合既可优化功能布局,也能赋予空间独特文化标识。
地下工程系侯艳娟副教授及博士生代表李建业、杜煜帆等积极参与,分享了地下工程实践中的美学难题及借助艺术设计解决的思考。双方一致认为,科学与艺术结合是学科发展趋势,更是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次活动是党建引领学科交叉创新的积极探索。三方通过党建联建,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紧密融合党建与学科发展,为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提供保障。活动分享了实践经验,凝聚了智慧,为学科交叉创新开拓了新思路。未来,三方支部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融合新模式新方法,携手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提升地下空间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科技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