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 名: |
蔡国庆 |
|
职 务: |
北京交通大学人事处处长 |
|
职 称: |
教授 |
|
学 历: |
研究生 |
|
学 位: |
博士 |
|
通信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岩土工程系 |
|
邮 编: |
100044 |
|
办公电话: |
010-51683462 |
|
电子邮箱: |
教育背景
蔡国庆,教授、博导,国家杰青,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人事处处长。
蔡国庆,男,1983年10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Scott Sloan 院士、D Sheng 院士),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人事处处长,曾挂职任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助理。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评“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轨道交通杰出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是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委员副秘书长、土的本构关系与强度专委会委员、交通岩土专委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工程学会基础设施防震减灾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勘察设计委员会委员、海外建设分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路基土工结构、隧道灾害致灾机理技术委员会主席、岩土工程国际顶级期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编委、《Urban Rail Transit》编委会副主任、《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cience Editor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客座编委、《High Speed Railway》青年编委、《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土木工程学科主编)、《岩土力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通报》《铁道勘察》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为非饱和土力学与交通岩土工程,在岩土材料多场耦合理论、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基本力学特性及复杂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劣化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创新成果。先后主持科研项目48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优青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青年基金各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2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Géotechnique》《Engineering Geology》《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Acta Geotech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nics-ASCE》等SCI期刊检索论文54篇、《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等EI期刊检索论文62篇,1998-2018年“非饱和土”领域发文频次排名全国第5;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行业/团体标准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相关研究成果在我国铁路及北京、苏州及哈尔滨等多地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为我国交通岩土基础设施安全建设运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非饱和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同学报考,每年招收硕士生3-4名,博士生1-2名!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研究方向
|
招生专业
|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代表性科研项目:
【主持】--纵向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土力学与交通岩土工程,2025-2029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土力学与岩土工程,2018-202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复杂堆积体上高填方高铁站场路基空间变形演化机制与沉降变形控制技术研究,2021-2024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寒区高速铁路非饱和土路基水气迁移冻融机理及服役性能演化规律研究,2019-2022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子课题:轨道交通全球典型环境域类型及特征研究,2017-2020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路基填料动力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2021-2024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水-力耦合效应的可变形非饱和土渗流特性研究,2017-2020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多组分非饱和土非线性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2013-2015 [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饱和土热-水-力耦合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2020-2022 [1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力耦合作用下非饱和土渗流特性演化规律及其微观机理研究,2016-2018 [1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城市垃圾填埋场热-水-力耦合作用机理及服役性能研究, 2018-2020 [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团队培育项目:极端气候条件下高填方铁路路基填料蠕变特性及空间变形演化机制研究,2023-2025 [13] 江苏省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地下结构能源桩-土界面传热特性及换热管优化设计研究,2021-2023 [14]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极端气候条件下黄土路基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2017-2019
【主持】--横向项目 [15] 自升式平台就位既有桩坑动态承载力变化机制研究,2024 -2026 [16] 地下水位上升条件下地铁结构安全风险评估及病害防治技术适用性研究,2022-2024 [17] 复杂富水地层城市高架桥梁桩基施工关键技术及承载性能评估,2024-2026 [18] 隧道浅埋下穿重要建(构)筑物修建关键技术研究,2024-2025 [19] 能源地下连续墙热-力性能优化及其应用研究,2022-2023 [20] CSM工法在苏州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21-2022 [21] 滇中引水工程大直径倒虹吸压力钢管穿越复杂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21-2024 [22] 番禺10-1/10-2油田钻井船插桩地基处理技术研究,2022-2023 [23] 川藏铁路拉林段站房冻土基坑安全施工关键技术,2020-2023 [24] 悬挂法在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沉降控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2018-2022 [25]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灾变规律及预警技术,2018-2019 [26] 砂质Q3黄土水-力耦合特性及黄土隧道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16-2018
|
教学工作
【授课情况】 [1]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多场耦合及环境岩土工程》课程负责人; [2] 讲授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土力学》;
【本科生大创指导情况】 [1] 2015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酸碱污染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张策、王潇、亓乐)获评国家级项目 [2] 2015 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 [3] 2016年,作为指导教师的本科生科技论文获评第四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论坛”二等奖 [4] 2020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聚合物改性膨润土中侵蚀性溶液的渗透性能及其微观机理研究》(王雨琪、黄露、桑中亮)获评2019年度北京市级项目
[5] 2024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源群桩换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李长乐、吕英慧、黄江伟)获评2023年度北京市级项目
【已毕业研究生情况】 博士生 [1] 黄启迪(副导师),2011级,毕业论文:基于热力学与微观结构演化规律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工作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 Saman Asreazad沙曼(副导师),2010级博士,毕业论文:非饱和砂性土的应力状态变量和临界状态方程间关系的试验研究 [3] 孔小昂(副导师),2012级硕博连读,毕业论文:土的拉-剪和压-剪联合强度模型及应用,工作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4] 徐筱(副导师),2013级硕博连读,毕业论文:高吸力及低应力下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工作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5] 刘真真,2012级硕博连读,毕业论文: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正冻土水-热-力耦合冻胀模型研究,工作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6] 卢有谦,2016级博士,毕业论文: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相平衡关系和力学特性研究,工作单位: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7] 韩博文,2018级博士,毕业论文:有砟轨道路基翻浆冒泥机理及长期动力特性研究,工作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8] 李梦姿,2017级博士,毕业论文:考虑各向异性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9] 刘祎,2017级直博,毕业论文:非饱和土热-水-力全耦合本构模型及数值应用研究,工作单位: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10] 刘倩倩,2019级硕博连读,毕业论文:考虑气态水迁移的寒区高铁路基非饱和粗颗粒填料热-水-力耦合特性研究,工作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 [11] 苏彦林,2020级博士,毕业论文:高填方路基红层泥岩填料时效变形特性及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工作单位:清华大学(博士后)
硕士生
· 2009级硕士 [1] 田辉,本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非饱和膨润土热-水-力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协助赵成刚教授指导) · 2012级硕士 [2] 车睿杰,本科--四川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粉砂抗拉强度特性研究,工作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导师) [3] 郭艳鑫,本科--吉林大学,毕业论文--非等温条件下非饱和土变形特性的本构模拟,工作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导师) · 2013级硕士 [4] 刘超,本科--长安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粉砂临界状态试验研究,工作单位--天津市政设计研究院;(副导师) · 2014级硕士 [5] 尤金宝,本科--西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考虑相变与滞后效应的汽油在非饱和土中运移规律研究,工作单位--北京公交集团——北京亦庄公交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2017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6] 许自立,本科--浙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土强度的三维颗粒流模拟,工作单位--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导师) · 2015级硕士 [7] 徐润泽,本科--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论文--全吸力范围内桂林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微观结构演化规律研究,工作单位--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 王亚南,本科--河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考虑微观结构的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工作单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8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9] LAY SOTHEARY(柬埔寨),本科--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Cambodia,毕业论文--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hydro-mechanical coupled behavior of energy piles,工作单位--中国建筑(东南亚)(柬埔寨)有限公司; [10] 田京京,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论文--考虑变形及滞回效应影响的三维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面模型,工作单位--金地集团(副导师) [11] 张福兴,本科--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泡沫轻质土在高速铁路软土路基中的应用,工作单位--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导师) · 2016级硕士 [12] 杨雨,本科—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水-力耦合作用下非饱和土渗流特性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工作单位--中建五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3] 韦靖威,本科—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压实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与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工作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分院; [14] 邸恪楠,本科—河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土MGCM与拉-剪耦合强度模型的数值实现及在土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工作单位--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15] 刘少鹏,本科—武汉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土的三维液桥接触模型及离散元数值仿真研究,工作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导师) [16] TURGAN GULGINA(哈萨克斯坦),毕业论文--考虑降雨及植被根系影响的填方路堤渗流与稳定性分析; [17] MUGENGA JEAN-AIME(卢旺达),本科—Hope Africa University /Burundi,毕业论文--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unsaturated water flow and stability of a lateritic embankment in Rwanda under rainfall infiltration; [18] UWIHAYE NSENGIYUMVA VIVINE(卢旺达),本科—University of Rwanda / Nyagatare Campus (Format Umutara Polytechnic),毕业论文--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for hydro-mechanical coupl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ite soil in Rwanda; · 2017级硕士 [19] 李栋,本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业论文--聚合物改性膨润土渗透性能试验研究,工作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 郑洪瑞,本科--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土热-水-力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单位--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1] 吴天驰,本科--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论文--双孔结构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工作单位--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2] 刘梓萌,本科--长安大学,毕业论文--砂质Q3黄土变形特性及温度效应的试验研究,工作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3] 李智霖,本科--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地铁隧道上覆非饱和土层中泄漏汽油的运移规律研究,工作单位--北京市某单位。(副导师) · 2018级硕士 [24] 张策,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真三轴应力状态下颗粒材料力学特性的离散元模拟,工作单位:北京金隅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导师) [25] 郭诗洁,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论文--考虑温度影响的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模型解析解,工作单位: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6] 李继光,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土热-水-力耦合程序开发及其在边坡变形演化与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工作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7] 李坤泓,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干湿及冻融循环交替作用下压实黄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工作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8] 余晓清,本科--河北大学,毕业论文--基于概率有限元的寒区高铁路基服役性能评价,工作单位: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9] 韦迪,本科--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论文--冻土区先隧后站法扩挖地铁车站的变形规律研究,工作单位: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2019级硕士 [30] 王华雄,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柳州红黏土水-力耦合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演化规律试验研究,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2023级博士生(2022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1] 王春莹,本科—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论文--结构性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工作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32] 郑鲁纬,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论文--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屈曲的数值分析与解析解研究,工作单位--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3] 周臣鑫,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考虑冻胀-融沉效应的非饱和冻土热-水-力耦合模型及其数值实现,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审计处(副导师) · 2020级硕士 [34] 刘德浚,本科-郑州大学,毕业论文--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高填方铁路站场路基沉降演化规律研究,工作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5] 杨旭,本科--延边大学,毕业论文--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路基填料水-力耦合特性试验研究,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2023级博士生,(2023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6] 李加亮,本科-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论文-各向异性非饱和粘土水-力耦合特性试验研究,工作单位--中建八局总承包有限公司 [37] 李康,本科--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论文--冻融循环作用下川藏铁路山南砂土水-力耦合特性研究,工作单位--常州市水利局(副导师) · 2021级硕士 [38] 王涵,本科--华北电力大学,毕业论文-基于DEM-CFD 方法的循环荷载下铁路路基颗粒迁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单位:人民交通出版社 [39] 秦宇腾,本科--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考虑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影响的铁路路基红层泥岩填料冻胀特性试验研究;工作单位:天津大学读博(2024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0] 刘明烁,本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业论文-地下水位抬升对地铁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安全评价分析 [41] 谭汝欣,本科--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论文-考虑压实度及含水率影响的非饱和细粒土导热性能研究,工作单位:北京铁路局 · 2021级硕士 [42] 刘韬,本科--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考虑桩土界面的能源桩热水力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单位: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3] 江天,本科--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论文--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层泥岩填料长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工作单位: 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44] 高帅,本科--燕山大学,毕业论文--非饱和黏土-能源桩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工作单位: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5] 刁显锋,本科--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论文--基于CFD-DEM耦合的路基侵蚀宏-细观机理研究 (2025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6] 朱雪,本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论文--基于微观孔隙结构演化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研究,工作单位:融三六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7] 刘永健,本科--北京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基于机器学习的非饱和土模型研究与智能模拟平台开发,工作单位:故宫博物院
|
论文/期刊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Géotechnique》《Engineering Geology》《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Acta Geotech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nics-ASCE》等SCI期刊检索论文54篇、《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等EI期刊检索论文62篇。 【代表性论文】 [1] Guoqing Cai, Bowen Han*, Saman Asreazad, Annan Zhou, Chao Liu, Chenggang Zh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hydro-mechanical and critical state behavior of unsaturated silty sands under constant matric suction. Géotechnique,2022, DOI: org/10.1680/jgeot.21.00264 [2] Guoqing Cai, Liu Qianqian*, Yang Yu, Zhou Annan, Li Xu.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on water permeability of strongly weathered sandstone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23,DOI: 10.1139/cgj-20220113 [3] Mengzi Li, Guoqing Cai*, Annan Zhou, Jian Li, Rui Yang, Chenggang Zhao. An elastoplastic model for anisotropic clays with improved yield surfaces and rotational hardening rule.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22,148:104821. [4] Guoqing Cai, Bowen Han*, Annan Zhou, Jian Li, Chenggang Zhao. Fractional-order bounding surface model for unsaturated soils under cyclic loading.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22,141:104529. [5] Guoqing Cai, Yi Liu*, Jian Li, Chenggang Zhao. Water retention curve with different initial void ratios over a wide suction range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hear streng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nics,2022, DOI:10.1061/(ASCE)GM.1943-5622.0002484. [6] Guoqing Cai, Jian Li*, Shaopeng Liu, Jiguang Li, Chenggang Zhao. Liquid-Bridge Contact Model of Unsaturated Granular Materi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crete-Element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21, 21(9): 04021176. [7] Liu Yi, Cai Guoqing*, Zhou Annan, Han Bowen, Li Jian, Chengang Zhao. A fully couple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rmo-hydr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unsaturated soil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21,133:104032. [8] Bowen Han, Guoqing Cai*, Annan Zhou, Jian Li, Chenggang Zhao. A bounding surface model for unsaturated soils considering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and interparticle bonding effect due to water menisci. Acta Geotechnica, 2021,16(5):1331-1354. [9] Guoqing Cai*, Zhou Annan, Yi Liu, Runze Xu, Chengang Zhao. Soil water reten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lateritic soil in the suction range of 0-286.7 MPa. Acta Geotechnica,2020,15(12):3327-3341. [10] Zhenzhen Liu, Guoqing Cai*, Xiaoang Kong, Jian Li, Chenggang Zhao. A thermodynamics-bas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frost heave of unsaturated freezing soi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178: 103125. [11] Guoqing Cai, Xuzhen He*, Liang Dong, Shaopeng Liu, Zili Xu, Chenggang Zhao,Daichao Sheng. The shear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unsaturated soils by a grain-scale investigation. Granular Matter, 2020,22(1):1-16. [12] Xuzhen He, Guoqing Cai*, Chenggang Zhao, Daichao Sheng. On the stress-force-fabric equation in triaxial compression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triaxial strength.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7, 85(2):71-83. [13] Guoqing Cai*, Annan Zhou, Daichao Sheng. Permeability function for unsaturated soil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densitie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4, 51(12): 1456-1467. [14] 李梦姿,蔡国庆*,赵成刚. 改进屈服面和旋转硬化准则的各向异性黏土弹塑性模型. 岩土工程学报,2022,44(5):851-860. [15] 蔡国庆,刘倩倩,杨雨,王华雄,赵成刚. 水-力耦合作用下干燥和湿润砂质黄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22,55(3):74-82. [16] 蔡国庆,刘倩倩,杨雨,王华雄,李舰. 基于湿润锋前进法的不同应力状态砂质黄土土柱渗流试验. 水利学报,2021,52(3):291-299. [17] 蔡国庆,刘祎,徐润泽,李舰,赵成刚. 干化-湿化路径下红黏土微观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1,51(2):221-230. [18] 刘祎,蔡国庆*,李舰,赵成刚. 非饱和土热-水-力全耦合本构模型及其验证,岩土工程学报, 2021,43(3):547-555. [19] 韩博文,蔡国庆*,李舰,赵成刚. 考虑颗粒黏结效应的非饱和土水-力耦合边界面模型. 岩土工程学报, 2020,42(11):2059-2068. [20] 蔡国庆,吴天驰,王亚南,刘祎,李舰,赵成刚. 双孔结构非饱和压实土微观结构演化模型. 岩土力学,2020 (11): 3583-3590. [21] 李梦姿,蔡国庆*,李昊,杨贝贝,赵成刚. 考虑抗拉强度剪断的非饱和土无限边坡稳定性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20,42 (4): 705-713. [22] 蔡国庆,田京京,李舰,赵成刚.考虑变形及滞回效应影响的三维土-水特征曲面模型. 土木工程学报,2019,52(11):97-107. [23] 蔡国庆*,王亚南,周安楠,赵成刚. 考虑微观孔隙结构的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本构模型,岩土工程学报,2018,40(4):618-624. [24] 徐筱, 蔡国庆*,李舰,赵成刚. 低应力及拉应力条件下非饱和土强度及剪胀特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37(8):1933-1942. [25] 蔡国庆*,郭艳鑫,李舰,张雪东,赵成刚. 热-水-力耦合作用下非饱和土变形特性的弹塑性模拟,岩土力学,2017,38(4):1060-1068. [26] 蔡国庆*,车睿杰,孔小昂,刘超,赵成刚. 非饱和砂土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水利学报,2017,48(5):623-630. [27] 孔小昂,蔡国庆*,赵成刚. 黏土的张拉-剪切耦合强度研究,岩土力学,2016, 47(8):2285-2292. [28] 蔡国庆*,盛岱超,周安楠. 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方程. 岩土工程学报, 2014,36(5):827-835. [29] 蔡国庆*, 赵成刚, 白冰, 李舰. 温控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6): 1013-1019. [30] 蔡国庆*, 赵成刚. 一种预测不同温度下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 岩土力学, 2011,32(5):1405-1410.
|
专著/译著
刘艳,赵成刚,蔡国庆. 理性土力学与热力学. 科学出版社, 2016. |
专利
[1] 卢有谦, 蔡国庆, 赵成刚. 一种测量土体固结性能和膨胀力的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7 10367502.1. [2] 蔡国庆, 卢有谦, 车睿杰, 李舰, 赵成刚. 一种测量抗拉强度的可变倾角拉伸试验装置和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7 1 0911086.7. [3] 蔡国庆, 徐润泽, 卢有谦, 赵成刚. 一种重塑土样的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7 1 0423978.2. [4] 蔡国庆, 赵成刚, 刘艳, 李舰. 温控非饱和土三轴仪压力室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110058340.6. [5] 蔡国庆, 李智霖, 李舰, 韩博文, 赵成刚. 隧道施工中有害气体自动监测预警系统(Sistema automatico di monitoraggio e di allarme tempestivo di gas nocivi nella costruzione di gallerie), 国际专利, 专利号: 102020000006166. [6] 李志星,蔡玮,蔡国庆,等. 一种VOCs模拟试验系统,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 2 0004573.0 [7] 李舰,李朋林,蔡国庆,张奎,尹超. 恒温环境下测量膨胀力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721452182.1 [8] 蔡国庆,李智霖,李舰,刘艳,赵成刚.一种研究NAPLs运移及相变规律的试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0692330.5 [9] 蔡国庆,杨雨,韩博文,刘祎,李舰,赵成刚.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1533216.4 [10] 蔡国庆,刘梓萌,刘祎,韩博文,李舰,赵成刚,崔治,沈炳林. 一种三联温控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1693931.4
|
软件著作权
蔡国庆,刘倩倩,韩博文,刘祎,李梦姿. 寒区高速铁路路基水分和温度分布预测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1SRBJ0974 |
获奖与荣誉
【主要科技奖励】
[1] 复杂地层盾构隧道高效施工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技术与应用,2024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2] 基于热力学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 [3] 湿陷性砂质黄土铁路隧道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2022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4]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3 [5] 多孔介质中多相悬浮物质耦合流动的物理本质及理论模型,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 [6] 复杂环境下铁路站房深基坑安全控制新技术研究,2018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1
【主要荣誉】 [1] 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202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杰出青年人才奖 [3] 2022年,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 [4] 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我最敬爱的老师 [5] 2021年,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团队”成员 [6] 2020年,第23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7] 2018年,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8] 2017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9] 2017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
社会兼职
·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岩土工程国际三大顶刊之一)编委 · 《Urban Rail Transit》编委、编委会副主任 ·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cience Editor · 《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委 ·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Guest Editor · 《High Speed Railway》青年编委 · 《岩土力学》编委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学科领域主编) ·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编委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 《铁道勘察》编委 · 《中国土木工程通报》编委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交通岩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地震工程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隧道灾害致灾机理”“路基土工结构”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 ·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 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教育界别副主任委员 · 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
|